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汇报3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汇报第1篇
乡距县城以北6公里,全乡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15986人,13个农村党支部,党员590人;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在县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及县委组织部相关文件精神,很抓村级阵地建设,全乡投入资金33万余元,(其中县财政补助15万元,自筹18万元)高标准改建和新建2个不达标的村级阵地372平方米,改建的村已于4月投入使用,新建的村已全面竣工,验收后就投入使用;实现了我乡基层阵地建设全面达标的目标。并结合抓好“六联机制建设”,全乡六联机制工作在市县领导检查调研中获得好评。我们的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早谋划
乡作为组织部的联系乡,基层阵地建设等工作得到了县委组织部特别是部长的大力关心支持,按照组织部的要求,我们通过深入调查摸底,全乡13个村中还有村和村两个村办公活动阵地不达标,需要改建和新建;在2014年底、2015年初,乡党委就及早谋划我乡的阵地建设工作,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阵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我乡村级阵地建设的工作方案,明确了乡、村两级工作责任,下达了提前全面完成两个村阵地建设的工作目标。
二、“严把五关”、全程管
首先是把好“规划设计关”。根据村的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通过和村两委、县组织部、规划设计部门的反复协商,我们在县提供的统一图纸基础上做了改进,建筑面积由原来94平方米增加到了118平方米,建筑造型已作了较合理的变动;其次是把好“竞争性谈判关”。严格实行竞争性谈判,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取得群众信任,把有限的资金用好;村阵地建设经两次艰苦细致开展竞争性谈判,最终按程序按规矩确定施工业主;其三是把好“施工管理关”。村成立了3到5人的项目实施监督小组,协助工程监理加强现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县乡领导不定期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建设情况,坚持每天问题及时处理,每周进度质量一小结,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责任制,杜绝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四是把好“工程验收关”。在工程验收上将由相关部门,制定专业标准,严格检查检收;质量不达标的坚决返工整改。其五是把好“资金使用关”,对在阵地建设过程中的经费实行施工方全垫支,竣工初验合格付80%,终验后付到款金额95%。做到专款专用,并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公示上墙。
三、整合功能、显实效
在建设标准上,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又不因困难因陋就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将村党组织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办公室、档案资料室、村文化活动室和党员活动室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村级活动文化墙建设配套建成党务、村务、“六联机制”公开栏,实现规章制度、办事流程、村规民约上墙,公开村情村务与收支情况,方便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整体上实现了“八有”规范配套,达到了规范、整洁、庄严、得体的良好效果。
四、多方筹措、解难题
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阵地建设不负债。除县财政的补助外;我们对阵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上,一是乡村捐资。村及党员、干部、成功人士捐一点,新建的村,在正式立项、确定施工业主前,村两委广发宣传动员,多方筹集资金近2万元,完成了老办公室的撤除和建筑地坪的整理;两个村共捐资筹资3万余元;乡政府财政资金挤一点,目前共整合资金2万元,主要是整合了村级文化活动室部分资金。二是争取农庄公司、龙元公司捐赠名贵树木,美化阵地环境。争取了文体局、体育中心支持的健身器材,方便了群众休闲健身。三是争取部门帮扶。抓住县直部门驻村帮扶等大好机遇,充分争取部门联系村的作用,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交通局、县旅游局、人民银行支行、县烟草专卖局等部门的支持;为阵地建设捐资捐物。
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汇报第2篇
镇现有个行政村,农村党员人。设镇以来,镇党委把阵地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考评”的原则,狠抓了农村基层组织阵地配套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了较好的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紧紧抓住农村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合村并组
的有利时机,迅速扩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场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区农村为了适宜九年义务教育达标要求,全镇投资近4亿元对农村中小学校校舍进行了彻底地改造,村村建有标准较高的教学楼。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新生儿童逐年下降,我镇农村小学进行了大规模收缩,加之,合村并组力度加大,出现了村村空有教学楼,有的空达2-3个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要求,凡是空置的楼房,都必须作为村“两委会”的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文化培训基地进行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村“两委会”办公无场地、活动无阵地的问题。
二、紧紧抓住全国村级电教播放收看网点建设和推行“两制”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综合功能
1、以电教播放收看网点建设为契机,加强村级电教基础设施建设。中组部作出部署,用时间,至,全国95的村电教播放收看网点建设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围绕这个目标。我镇制定了《—农村党员电教网络建设规划》,并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全镇所有村都建立了电教室,100的村配齐了“两机”,建立了镇、村两级电教教材片库,基本达到了有阵地、有设备、有专人、有制度、有片库、有示范点的“六有”要求。
2、以全面推行“两制”为重点,加强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从开始,我们在全镇广泛推行“两票制”和“两会制”。为了规范运作,我们除了加强对村干部培训之外,还对村党员活动室的硬件、软件建设进行系统规范,该包装的包装,该上墙的上墙,该公示的公示,该存档的存档,并建立了严格的考核督查制度。
三、紧紧抓住电教科技经济开发的有利时机,大力兴办党员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村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围绕镇党委作出的十大农村产业园区规划,我们从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特色优势的角度出发,经过充分论证,作出了以城镇为依托、以国道省道为走向、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为取向的“一个圈、二条线、八大区”的示范基地框架安排。要求“一个圈、二条线、八大区”达到以下目标:区域特色明显,支柱产业优势明显,党员的科技示范作用明显,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专业村、示范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科技对产品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通过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组建龙头支柱产业,带动农村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2、按责实施,分级管理。⑴按责实施。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由组织部门统一部署,电教中心具体指导,乡镇党委具体组织,村级党组织具体实施。乡镇党委与村党支部、村支部与农村党员分别签订责任状和协议书,层层落实示范基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基地开发格局。⑵综合开发。采用“三个一起上”的办法大力兴办科技示范基地。一是乡镇、村、农户一起上。按照全省“百千万科技示范样板工程”建设要求,全区建立了10个科技示范样板乡镇、100个科技示范样板村、1000个科技示范样板户。二是党员、群众一起上,采取“拉手联亲”、“结对帮扶”、“农户联办”等形式,组织带动农民群众办基地。三是乡镇、部门一起上。建立部门联系乡镇制度,要求每个区直部门在各自联系点上兴办一个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基地。区直29个部门已分别在24个镇兴办了29个科技示范基地。⑶分级管理。区委组织部负责抓好示范乡镇、示范产业和区直部门示范基地的建设;乡镇党委负责抓示范村,村支部负责抓示范户的基地建设。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搞规范,三年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行项目管理,对检查验收合格的基地,由区委组织部统一授牌,并每年评选一次科技示范乡镇、示范村、党员科技示范户标兵,给予一定的奖励。自去年以来,全区已评选科技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0个,党员示范户50个,验收合格并挂牌的科技示范基地55个。通过以上措施,全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据统计,全区区直部门、乡、村示范户共建成各类科技示范基地186个,面积达35.5万亩。
3、发挥基地效应,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科技示范基地的产业、市场、人才、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为产业园区和各种农
[]
产品生产基地提供学习、实践、示范服务。在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和带动下,全区形成了优质高产小麦、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花生、无公害蔬菜等五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以食用菌、干鲜果、茶叶、药材、花生、蔬菜、家畜、水产、优质棉、优质林等为主导的十大特色产业,覆盖面积近200万亩。
总之,我镇在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领导的要求,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按照各位领导的要求和指示意见,把我镇的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进一步抓好、抓实。
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工作汇报第3篇
近年来,××市坚持“建、管、用”并举,抓实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为基层党建工作搭建了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加强领导,抓好建设。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市委成立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村党(总)支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目标责任机制;出台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建立了镇领导挂钩联系社区工作责任制。二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村党组织自筹一点、市镇(乡)补贴一点,集体资产盘活一点、结对部门帮扶一点、社会各方筹措一点”的办法,组织部、民政局、建设局、财政局、国土局、规划局等多部门联合,积极整合资金和土地资源,先后分两批共投入建设资金720.86万元(其中市文秘杂烩网财政投入324万元)对54个村委会进行新(改)建。从20xx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使全市农村和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一是严格资产管理。各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安排了专、兼职管理人员,切实加强对党组织活动场所硬、软件设施的管理。二是规范内部配置。在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完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内部设施的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强化对农村、社区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的指导,为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统一标识和国旗,各村、社区也积极做好电教设备、宣传栏、学习报刊、党旗等配置及党建制度上墙工作,切实使行政村、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标准化。目前,全市83%以上的行政村和100%的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基本达到了“六有”标准。
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基层党组织注重活动场所“一室多用”功能的发挥,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充分利用活动场所召开村“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选举会议等,为广大党员、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有效实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依托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和再就业培训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等,拓展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切实把农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村(居)民议事的场所、服务群众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