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材料3篇

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材料3篇是为您推荐的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示范县申报材料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材料3篇

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材料第1篇

一、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进展情况:

项目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简易路、垃圾主坝土坝、填埋区土石方,该项目已在2016年初完成;第二阶段实施道路、库区、渗滤液处理站、高压供电线路及变压设备工程等,于2016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渗滤液处理站膜处理车间、风机泵房、地下水导排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库底及渗滤液处理站配套道路、库底防渗膜铺设、调节池、渗滤液处理站房等建设及全面完成了渗滤液处理设备安装,并在8月初已开始倾倒垃圾,目前正在进行渗滤液处理设备调试。

二、引进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

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为57.61亩,建设地点位于县南安镇花园村。项目采用IS为核心技术的综合处理工艺对全县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设计建设两条生产处理线,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垃圾分类处理后,仅有20%的垃圾残余值,能够有效的延长我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三、现状简易垃圾填埋场进行封场建设

县现状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运行至今,已达到封场设计要求。目前县现状生活垃圾填埋上部覆盖土的厚度为20-30cm,仅仅与国家要求的垃圾填埋作业时每日覆盖土的厚度相同,而与国家标准规定的封场覆盖的要求相距甚远,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空气和大气环境的不仅造成了二次污染,而且增加了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加大了污水处理的费用。特别遇到暴雨,对下游水体、农田等构成环境污染和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封场后的填埋场场区土地待相关部门环境论证后,可以用作公园、娱乐场所、自然保护区、植物园、作物种植,甚至是商用设施。渗沥液采取垂直防渗方式引进新建垃圾处理场渗沥液处理中心进行处理。选择什么样的开发利用方式取决于当地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场区生态修复设计暂按植草复绿考虑。封场总投资为3004.75万元,其中工程费用2417.68万元,其他费用313.91万元,预备费273.16万元。

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材料第2篇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收获之年,也是我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全面启动的重要一年,全县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生态经济得到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林业、旅游等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生态创建顺利推进,被命名为“安徽省省级生态县”。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突出项目建设,全年争取环保项目资金2100万元,生态功能区补偿资金6414万元,属历年之最。环保专项行动有力,全年共排查企业111家,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17起,依法处罚企业4家,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23份;开通12369环境信访投诉电话,办理办结环保投诉36件;环评审批建设项目55个。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县环境监测站添置监测仪器设备12 台套,取得了60个项目的监测资格,在全省处于同级站的先进行列;先后安排79人次参加环境监察行政执法、监测、清洁生产、生态创建、环保宣传、项目和环境统计岗位培训,有效地提升了环保业务人员综合素质。

2013年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主要目标是: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境内水质达Ⅱ或Ⅰ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在全国领先,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全部达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力争实现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目标。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污染减排,提升生态水平。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和“三同时”验收关,坚持建设项目环保一票否决权。加大对企业污染监控和防治力度。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强环境安全体系建设,防止污染事故发生。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镇净化、绿化、美化工程建设。

(二)强化生态建设,保护蓝天碧水。严格实行森林分类管理和分类经营,做好林地保护和开发。加大植树造林力度,重点加快茅草山、荒山等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修复,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城镇绿化率。坚持“五个严禁、五个一律、五个责任追究”。加强河流生态管护,严禁非法排污、河流电鱼,严管河道采砂、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侵害水体行为,确保水源清洁、水质达标,保护蓝天碧水。

(三)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经济。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面提升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以“生态工业、生态农(林)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坚持实施农业“两品一化”和“两植一养”、旅游业“三大品牌”、服务业“三大体系”以及生态工业“三提三调”战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打造生态产业示范。

(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态屏障。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强化森林检疫和外来有害物种监控,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与保护工程,建立生物物种资源基因库。加强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力争枯井园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古树名木、珍稀植物、野生动物保护,特别要加强对兰花、映山红等大别山区代表性野生生物资源以及水生物资源的保护,鼓励支持娃娃鱼、鲟鱼、貂等特种养殖。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列为大别山区生态补偿试点县。

(五)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生态创建。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载体,重点开展生态乡(镇)、村,以及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结合美好乡村示范县创建,推动特色县城、风情小镇、美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激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和低碳生活的服务体系,努力形成有利于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风气。加大对我县生态建设和环境环保工作宣传力度,积极营造生态创建的浓厚舆论氛围。

(六)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考核。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推进工程项目,强化经费保障。创新工作水平,强化科技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生态县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和生态科技信息运行机制。

生态文明示范县申报材料第3篇

一、创建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开展生态乡镇/村申报工作

根据《上林县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2016年我县完成了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区级生态乡镇, 6个自治区级生态村以及5个市级生态村的申报工作。其中,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已通过自治区专家组的验收,2个区级生态乡镇与6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已获得命名,其余的5个市级生态村已经完成材料申报,待命名。

2、全力以赴,完成生态文明指标建设工作

2016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100%,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56.86%,重点保护物种受到严格保护,外来物种入侵不明显,建立污染场地环境监管体系,严格遵守耕地红线,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10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5.9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7.33立方米/万元,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为51.63万元/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05%,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82%,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35%,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率达100%。

3、大力开展5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根据《“十三五”全区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实施方案》,我县明亮镇、巷贤镇、三里镇、乔贤镇、西燕镇等5个建制镇列入全区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目录。

“十三五”前,白圩镇、三里镇、明亮镇和西燕镇已采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建成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其中白圩镇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上级补助资金500万元;明亮镇污水管网(一期)建设和西燕镇污水管网(一期)建设已完成,资金来源为2015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项目资金;三里镇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已完成,但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尚未实施;尚未建设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制镇为巷贤镇和乔贤镇。

我县已建成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非“十三五”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补助资金,且配套管网尚未完善或未建设,经区住建厅批准,已同意将建成的三里镇、明亮镇、西燕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含配套管网)纳入“十三五”镇级污水处理设施第一批建设任务,配套管网建设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为500万元/镇,共1500万元。下一步为了加快推进工作,明亮镇的二期污水处理配套管网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采购施工单位,今年年底可以开工建设;三里镇、西燕镇的配套管网、乔贤镇、巷贤镇的污水处理设施采取总承包的方式,按程序采购设计、施工单位。

4、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2015年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我县2015年乡镇片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选点位于塘红乡塘红社区有理庄南面俭光山坳,项目总投入600万元,垃圾处理能力30吨/天,垃圾处理模式为无害化焚烧模式。2016年4月3日厂房主体工程已完工,2016年4月6日焚烧炉点火试运行。二是2016年我县边远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项目选点为木山乡木山社区新甫五队葫芦山,项目建设用地约4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已完成项目用地租用手续。目前,正在办理项目立项及地勘、设计单位采购。

5、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善景区功能配套

结合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我县整合部门力量强力推进“三湖一寨一园一江”等重大项目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5亿元,推动我县旅游业快速发展。龙母湖:新建成景区3000平米大型游客服务中心,10000多平米生态停车场、2座A级旅游厕所、1座改建厕所;码头游客服务中心改造项目,标准旅游游船码头一座;购置7艘全新大型游船(游艇),改造景区码头护栏,建成龙母湖风情小镇一期工程项目等,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6700万元。云里湖:游客服务中心、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旁厕所、水韵舞台、景区停车场、景区大门等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亲水码头主体、观景塔主体、商业街主体、环湖栏杆、景区园林绿化亮化工程等基本完成;完成祈福大道硬化、祈福大桥铺装等。2016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00万元。金莲湖:莲音广场综合项目主体工程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完成放生池挡墙、护栏、南停车场旅游公厕及2座生态停车场建设;世界和平祈福坛完成主体石材铺装工程,正在进行装修施工;南面生态停车场、坝堤景观护栏、游步道正在施工中。项目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7500万元。鼓鸣寨:建成度假酒店一期A栋封顶,B栋正在建设主体框架;新建成1座3星级汽车营地,1座A级旅游厕所;完成高山步道的路基工程、安置新村一期(共4栋)主体建设;古村前广场建设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周边绿化工程;景区大门正在建设中。项目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7470万元。禾田农耕文化园:新建成一座2星级汽车营地;完成特色乡村民宿样板房装修、儿童野趣乐园建设、景区标识标牌整改;150亩花卉田完成2季各种花卉种植等。项目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4980万元。大庙江:完成停车场平整、排水沟施工、绿化带施工;完成20多公里的道路基础建设,其中已完成硬化约3公里,正在进行道路两旁绿化;游客中心、旅游大巴停车场正在基础施工。项目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5810万元。万古茶园:完成项目总体规划,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A级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茶艺体验区,农产品展示区,沿湖安全护栏,茶园步道,休息长廊,景区标识牌等,园区的住户的装立面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中,2016年累计完成投资约4000万元。

6、积极开展营地项目、景区、旅游(度假)示范区、特色旅游名村名镇创建工作

为提升县域旅游知名度,改善本县旅游景区环境,我县大力推进旅游“创星”工程,成功创建了大龙湖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云里湖景区、万古茶园景区为国家AAA级景区;三里·洋渡被评为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上林壮韵线城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上林县清水河鱼王生态农庄乡村旅游区、内里乡村旅游区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壮家要寨乡村旅游区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完成鼓鸣寨3星汽车营地,霞客桃源、禾田农耕文化园2星汽车营地建设。

7、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生态乡村

一是加强农整项目第三方运行单位日常维护的督查,确保我县农整项目点正常运行;二是按照2016年“美丽南宁”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的建设要求,我局牵头的7个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正在进行收尾工作。三是开展贫困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摸底调查。按照市政府扶贫工作目标的统计数据,全县有65个贫困村(6237个自然村)纳入精准扶贫工作范围。为能按时完成全县所有贫困村的调查,我局分阶段开展符合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贫困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摸底调查,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摸底调查工作。

二、存在问题

1.重点旅游项目进度缓慢。“三湖一寨一江一园”等旅游重大项目均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受经济下行影响,近两年来企业业主不同程度出现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问题,影响到旅游项目的推进,部分项目的进展低于预期,进度缓慢。

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短缺。两年多来,虽然县委县政府新一届领导运筹帷幄,大胆决策,真抓实干,全县城乡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县作为后发展的国家级贫困县,底子薄仍是不争的事实,有待建设的各项基础设施还很多,需要投入的不少,资金紧缺成为我县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建议政府部门尽快协调解决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及污水配套管网的建设工作,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奠定坚实的基础。

2.各单位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完善我县各项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